厉兵秣马成语

时间:2023-02-13 01:49:00
厉兵秣马成语

厉兵秣马成语

厉兵秣马成语1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

秣: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战斗。

【用法】

原用于形容紧张的战备,后泛指事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作“秣马厉兵”。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故事】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去,秦国欲乘机向东发展,此举引起了霸主晋国的不满。当时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送密报给秦穆公,让他趁机来偷袭郑国。秦穆公以为这是个机会,就不顾大夫蹇叔劝阻,派孟明等三位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被征兵入伍。临别时蹇叔抱住儿子痛哭道:“此次远征徒经晋国,到时,你们一定会在这个地方遭到晋军袭击,我军必将全军覆没。”秦穆公听说了这不吉利的话,大骂蹇叔该死。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做买卖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于是不动声色,假称自己是受郑穆公的派遣来送牲口犒劳秦军的。暂时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告诉郑穆公。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的驻地察看,见他们果然已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于是郑穆公派人去告诉杞子:“很抱歉怠慢了你们,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事情败露,慌忙择路而逃。孟明得到消息,知道伐郑没有希望了,便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果然中了晋军埋伏,秦军全军覆没。

厉兵秣 ……此处隐藏4485个字……个统帅都当了俘虏。

厉兵秣马成语9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意思:比喻作好了战斗准备。厉:磨;秣:喂马料。

晋文公曾联合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在危急之中,请大夫烛之武到秦军营中,劝秦穆公不要损人不利己:牺牲郑国,便宜晋国,而削弱了自己。秦穆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撤回秦军,还派了杞子、逄(pang)孙、扬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国都。晋文公见秦军撤走,也只得收兵回晋国去了。

两年后,帮助郑国守城的杞子送密信给秦穆公说:“郑国派我‘掌其北门之管’,您要是秘密派兵来,我作内应,郑国马上就成咱们的了……”所谓“掌其北门之管”,就是负责管着一国的大门。当秦穆公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不赞成。但穆公还是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军队,去偷袭郑国。当时郑国的国都在新郑(今属河南省)。秦军经过洛阳,向东进发。洛阳是周朝的京城,即当时“天子”的所在地。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京城,到了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内。离郑国已经不远了。

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正要到京城洛阳去做买卖。这一天,在滑国遇见了东进的秦军,他一看便料到是怎么回事了,急中生智,拿出四张熟牛皮,加上十二头牛,假托代表郑国慰劳秦军,说道:“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到来,十分欢迎。献给你们这一点点东西,略表心意。”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赶快向郑国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是郑文公的儿子郑穆公。穆公得到报告,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到北门去察看秦国驻军的动静,见他们个个都已扎束停当,“厉兵秣马”,只等动手了。穆公就派大夫皇武子去婉言辞退杞子等秦国将领。杞子等知道阴谋败露,无法立足,慌忙逃走。秦将孟明视等知道郑国已有准备,不可能偷袭了,也就停止东进,黯然回国。

《厉兵秣马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