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3-20 13:05:09
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

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

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1

成语价值连城出处:

这个故事,载于《韩非子·和氏》和《史记》。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了一块玉璞,拿去献给楚厉王。所谓玉撲,就是没有加工过的玉璧,外面还包着一层石质。厉王和大臣们看r,都以为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请专门冶玉的技师看了,也说是石头因此,判他一个欺诳君王的罪名,砍掉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又把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大臣和玉人,也还是把它当作石头,便把他的右脚也砍掉了。到了武王之后,文王接位,卞和不敢再献,便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里泪水流尽了,流出血来。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悲伤,是不是因为被砍掉了脚的缘故。卞和答道:“不是。我所悲伤的是:明明是玉璧,却被认为是石头;明明是好意,却被认为是欺诳!”文王叫玉人把璞玉外面的石质凿开,里面果然是晶莹可爱的一块玉璧,而且质量极髙,是件稀有的珍品。于是把它列为楚国的国宝,称它为“卞和之璧”,或“和氏璧”。据《史记》记载,后来,到战国时代,这块“和氏璧”落到了赵惠文王的手里。秦昭襄王知道了,就想仗着秦国的强国地位,把“和氏璧”夺去。但是毕竟不好意思硬抢,便假意向赵国请求,说:秦国思意用十五个城的领土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赵王舍不得宝璧,又怕得罪秦国,十分为难。后来派了蔺相如到秦国去办这件外交,办得非常出色,“和氏璧”终于没有被秦王骗去。这块闻名天下的宝璧,从此又多了 ……此处隐藏1566个字……史记》。

春秋时,有一位楚国人名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发现一块玉璞。这块玉璞外面包着一层石质,只要把石质剔去,就能雕琢成世间罕见的玉璧。卞和是个诚实的人,就抱着玉璞来到王宫,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都说是一块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这时卞和请求让雕玉的技师检验。雕玉的技师来后,见这块玉璞很大,便十分肯定地说这不是玉,是石头。楚厉王气坏了,给卞和定下欺诳君王的罪名,命令武士砍掉卞和的左脚。卞和为此非常伤心。楚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卞和以为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武王。武王让手下大臣传看以后,又亲自观察那块玉璞,怎么看也不像玉。于是把雕玉的技师叫来,让他鉴别。那个技师一口咬定是石块,这下武王大怒。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

武王去世后,文王即位。卞和不再去王宫了,而是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他连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了,流出血来。这个消息传到王宫,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此事。派去的人问卞和,这样伤心的哭是不是因为两只脚被砍掉的缘故。卞和止住痛哭,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璧,却被认为是石头,白白地被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有没有天理啊!”卞和的话传给文王后,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质。经过技师的雕琢,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的玉璧,果然世间稀有,价值连城。文王把这块玉璧当做国宝,称为“和氏璧”。

战国时,赵国得到了这块和氏璧。秦王知道后,假惺惺的要用十五座城池同赵国换这块玉璧。赵王怕得罪秦国,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到秦国去同秦王交涉。蔺相如不辱使命。完好无损地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

释义

形容物品十分珍贵。

《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