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按兵不动成语故事1出处:《吕氏春秋·召类》
意思:多用来指停兵不前,也比喻对一件事情,因某种原因,或持观望态度,或对抗不做。
春秋时,晋国的赵简子为人刚毅沉勇,很有才略,经常奉命出使列国,或者统率军队去讨伐违抗的诸侯,为维护晋国的盟主地位立下了功劳。因此,深得晋君的信任,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卫国与晋国是邻国,由于曾经受到狄人的侵略,人口锐减,土地大量丧失,逐渐沦为一个弱小的国家;卫灵公才能不出众,没有什么贤能的名声,所以被迫与晋国结盟,长期以来听命进贡。 内容来自
但是,卫灵公很有骨气,不甘心永远处在任人摆布的屈辱地位。公元前503年,灵公同齐景公在沙泽缔结了互助联盟,断绝了卫、晋两国的关系。卫国的叛变,使晋国君臣上下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赵简子立即调动军队,准备出兵袭击卫都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企图用武力迫使卫国就范。
赵简子在出兵前,找来一个叫史默的亲信对他说:“我听说卫君在国内排斥贤才,信用小人,估计已上下离心,国事日非。你要在一个月内把情况了解清楚,我等你回来报告后再出兵。”史默走后,赵简子命令全军将士加紧习武练兵,积极做好战斗的准备。可是一个多月很快过去了,史默却没有回来复命。这时有个谋士对赵简子说:“史默过期不归,可能被卫人擒拿。其实卫国是个小国,根本经不起晋军的攻击,只要我们渡过黄河,卫灵公会不战自降。请元帅赶快下 ……此处隐藏1588个字……解释】按:止住。使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近义词】按兵束甲
【反义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成语举例】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成语故事4【出处】《吕氏春秋》
春秋末年,卫国是一个弱国,受晋国压迫,卫灵公不甘长此以往,所以励精图治,与齐国友好、与晋国断绝关系。
晋国的执政官员赵鞅不能容忍卫国的行为。他派大夫史默去卫国了解情事,希望他一个月之内回来汇报情事。
谁知史默一个月后竟然没有回来,很多人都建议赵鞅赶紧出兵。卫国是个小国,兵力不足,晋国定能战胜卫国。
赵鞅不想打没有准备好的仗。他决定等史默回来后再作决定。
半年后,史默终于回来了。他讲述了卫国所作的多项准备:
首先,卫国任命受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全国百姓都很佩服他。
其次,卫国想出各种方法调动国民反抗晋国的情绪。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布:晋国要卫国的人质,谁家有女儿、有姐妹的每户都要抽一人去。消息传开后,卫国人民都痛骂晋国。为了让大家对消息确信无疑,王孙贾真的抽选出一些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卫国人都前去阻挡,大家都纷纷表示,坚决和晋国打到底,决不当晋国的奴隶。
另外,孔子到了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
史默最后说,卫国已经在各方面作好了与晋国打硬仗的准备。
赵鞅听了史默的介绍,认为应该等待时机,下令军队听候命令。作好充分准备再行动。
释义
按兵不动原指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现多指接受任务后不愿行动,坐以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