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4 23:49:2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1

这是许多年前的教案了,这次为了讲这篇文章再次翻出来看看,颇有些惊异。这种惊异源于当时设计的大胆,及其间透露出的对于阅读教学的美好理想。

回想当年,之所以会有这种设计,一是受到“非指示性教学”的影响,二是对那两个班的学生的理解与信任。觉得真正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给我的感觉比较好,觉得他们完全有这样的学习能力与激情。可能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这次发现用这种方法基本行不通,或者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把一篇文章的知识、情感、思想与写作方法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具体做法需要有三种层次,一是老师首先得吸收消化了文章的精髓,把它们变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二是根据文章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三是用符合学生语境特点的具体生动的语言或其它形式传递出来。一、三点属于阅读教学共性的内容,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努力做到。但第二点做法却千差万别,由于学生的情况(智力、情感、接受习惯、学科态度)不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却完全不同。设计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教 ……此处隐藏3886个字……颂之真情。

对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恩格斯的陈述是客观的,语言是平实的,但在客观而平实的叙述中搏动着一颗赤诚的心,充溢着一腔真诚的情。评价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作者满怀幸福之情:“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评价马克思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作者满怀喜悦之情:“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衷心喜悦”,非同寻常的“喜悦”。评价马克思创立的国际工人协会,作者满怀自豪之情: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马克思“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幸福”“喜悦”“自豪”,这些字眼仿佛在情感的美酒中浸泡过,经过作者的艺术提纯,散发着醉人的情感魅力。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马克思的“幸福”“喜悦”“自豪”,也是恩格斯的“幸福”“喜悦”“自豪”。我们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两位革命挚友息息相通、休戚与共的真情。

3、是怀念之豪情。

在悼词的结尾部分,恩格斯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对敌人的忌恨与诬蔑,捏造与诅咒,马克思“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都对马克思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透过这些掷地有声、铮铮作响的语言,我们仿佛看到恩格斯的豪情像冲出高峡的春水,一泻千里。这种豪情对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莫大的鼓舞。

综上所述,《讲话》,是一曲情动于衷的挽歌。马克思在“安静”中辞世,恩格斯在“平静”中致辞。宁静的和谐中迸发出震撼心灵的情感雷霆。感人心者莫乎情,将《讲话》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将更能全面把握《讲话》的底蕴,师生将会进入充满兴奋的教学状态,其情形犹如走在广漠的原野上,听到了溪水的喧哗,看到了苍山的倩影,整个旅途顿时鲜活起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