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感悟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常常会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为了更好的记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写感悟的文章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向教材之外扩展,如何改变常规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活”起来,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出发点。
依据课标,立足学情,整合教材,既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感受文明的演进,又置身于历史之中思考社会生活变化的内涵。师生由点到面,融入情境,感受社会变化;由表及里,联系时代,感悟历史进步。
历史知识是枯燥的,但历史学习是有趣的。新课程提倡课程内容要增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内容,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熟知的身边事物讲起。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课,首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速有效地进入新的学习主题的导入语。在教学前设计出现问题后,我对这节课做了再设计,使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方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不至于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陌生感。在教学中,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和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历史、感知历史、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学生对历史现象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从现实中看历史。这种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实。
近代历史我国经济和科技都很落后,但随着向西方国家学习,我国历史还是在缓慢地向前发展的,也有一些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发明创造。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的主要意图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创设有关电报和照片、电影的历史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模拟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身的体验与判断,理解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本节课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前师生准备充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导”的得法、学生活动有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实现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问题的预设只是针对学习程度中上的学生,如为什么用拍照片或拍电影,将过去的某个人物形象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保留下来是最好的方式?对学习程度中下的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对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语言使用不够,对学困生兼顾也不够。
通过《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节课的两次设计及教学效果的比对,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原来,改变方法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这次“国培”中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有兴趣地学习,有创造性有见解地学习。让我们的历史课堂不再枯燥,让历史问题的探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让教学活动真正有实效,让我们的付出都能有丰硕的回报。这是我,一个初中历史教师的期待,也是我为之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